“划到深处去”(路 5:4)
从本笃十五世到 教宗方济各,天主教传教的意义与方法
摘要
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的一年中,时任教宗本笃十五世颁布了一封宗座牧函《夫至大》(apostolic letter, Maximum illud),这封牧函试图重新诠释天主教会的传教使命。这封牧函既强调了基督教传教事工的广泛性,又更加注重不同文化的丰富性,因而这封牧函成为“因地制宜的文化适应” (inculturation)这一概念的起点。 这种新的神学理解包含着对圣灵的认识,即圣灵一直在众人的内心和诸文化的核心处工作,甚至在福音降临之前,这种工作就已经开始了。一百年后,教宗方济各和阿兹哈清真寺大伊玛目泰耶伯共同签署了《人类兄弟情谊文件》(Document on Human Fraternity for World Peace and Living Together),这封新的文件将《夫至大》的理念推向完满,它不仅展示了一种全新的跨宗教对话方法,而且也提供了一条通向宗教共同真理的道路,即在差别之外,各宗教都充分肯定人性尊严、和平与相互尊重、互利互惠与宗教关怀的价值。本文提出,在20世纪初的中国,这种神学转向已经有所发展,一些在中国进行“传教试验”的领导者们已经开始应用这种方法,比如,两位遣使会司铎,汤作霖(Antonio Cotto, C.M.)和雷鸣远(Vincent Lebbe, C.M.),以及刚恒毅主教(S.E. Celso Costantini)。
##submission.downloads##
已出版
期
栏目
##submission.license##
##submission.copyrightStatement##
##submission.license.cc.by-nc-nd4.footer##